close

  國家外匯局總經濟師黃國波和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6月12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披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截至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4萬億美元,並坦承由於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不能被實體經濟吸納,因此4萬億外匯儲備所帶來的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都不足以抵消產生的問題和國家為此承受的代價。(相關報道見B7版)
  對於外匯儲備,我國一直實行著嚴格的管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特別是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在最近10年裡,外匯儲備足足漲了10倍,目前達到的4萬億美元占到了全球外儲總量的1/3,比起世界第二的日本高出了一倍以上。
  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事情漸漸地發生了變化,特別是5年前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過多的外儲給本國經濟造成的壓力。在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央行需要增加本幣以形成對沖,最近幾年我國M2激增,在國內形成了難以消解的通貨膨脹壓力。而這種外匯儲備與人民幣發行“雙增長”的局面又使央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即使是在最近經濟增速減退、市場對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呼聲日高的情況下,央行也僅是推出了一些“定向降準”的舉措而拒絕全面降準,其中一個現實的制約因素就是過高的外匯儲備。
  另外,由於美元一直是全球貨幣市場上最為堅挺的“硬通貨”,我國在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展的外貿交易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的格局,而在本輪金融危機持續的幾年來,美國為了減輕危機對其的壓力,從小布什到奧巴馬都熱衷於推行以“加印美元”為主要手段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幣值進入下降通道,自然使世界各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產生了實際的貶值風險,我國儲有美元最多,受到的傷害自然也最嚴重。
  適量的外匯儲備使中國能夠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但凡事過猶不及,過量外儲的存在增加了持有成本,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不能承受之重。近年來我國已積極擴展對外投資,希望以此來保證外匯儲備保值增值,併為此在前幾年建立了專事對外投資的中投公司。但是,實踐的效果卻並不理想,中投公司在海外的投資步履維艱,一些投資項目發生了嚴重的失誤,導致出現嚴重的賬面虧損,也引起了民眾的質疑。對於利用外匯儲備的對外投資,當然沒有必要因噎廢食,但在建立起可靠的盈利渠道和盈利模式之前,對此還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
  從本質上說,我國之所以會形成巨量的外匯儲備,這與人民幣至今尚未成為國際通用貨幣有直接關係。如果人民幣能夠在國際上通用,在國際貿易中就不需要擁有這麼多的外匯。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巨量外匯儲備的壓力,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加速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以此來替代對外貿易中對外匯的需求。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的最近幾年,我國充分認識到了過量外匯儲備的不利因素,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人民幣匯率的改革,與一些國家展開的雙邊貨幣互換,在一些國家展開的外貿人民幣結算,在股票市場上推出的RQFII制度,都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在國際事務中話語權的加強,人民幣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經濟體的重視,人民幣國際化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
  但是,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必然會出現與美元、歐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貨幣之間的博弈,因此其國際化進程也會出現反覆。而就近期來說,由於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馬上成為現實,美元等外匯還是我國對外貿易中必須依賴的對象,而隨著我國外貿的增長,一個可以預期的前景是我國的外匯儲備將會繼續增加,巨量外儲的壓力很難減輕。因此,除了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長期戰略以外,還應研究採取一些能夠在短期內減輕外儲壓力的舉措。比如,我國可以考慮用外匯進口一些國內需要的資源類產品和民用消費品,投入國內市場,這也可以起到緩解我國對外貿易中因長期存在順差而出現貿易摩擦的積極作用。周俊生(上海學者)  (原標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才能減輕外儲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j53ojjcd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